~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原因~
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,可以分為以下三種:
一、遺傳因素:過敏性皮膚炎有部分原因是受遺傳所致,寶寶的家族有氣喘、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。受遺傳所致的異位性皮膚炎,即使控制環境、飲食、生活習慣,也未必能完全避免症狀發生。
二、環境因素:在寶寶生活的環境中,如果沒有固定清潔,或居家有太多毛布的佈置、太潮濕等問題,會讓寶寶接觸許多過敏原,如塵?、灰塵、黴菌,刺激皮膚,也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產生。
三、飲食因素:寶寶飲食中有較多的海鮮類(如蝦、螃蟹)、堅果類(如花生、核桃、腰果),或牛奶的蛋白質等,這些都容易誘發過敏性皮膚炎。正在餵母乳的媽媽若有吃上述食物,也容易造成寶寶異位性皮膚炎。
四、其他因素:異位性皮膚炎也與氣溫有關,天氣漸漸變熱,身體容易流汗,汗液尤其會卡在肘窩、膝窩的地方,肌膚容易互相擠壓而刺激皮膚產生發炎;冬天或太冷時,皮膚容易變得乾燥缺水,也會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可能。
容易產生皮膚炎的典型位置,在臉上、脖子、耳朵後面、四肢關節彎曲處、如手肘附近、膝蓋與腳踝附近。每個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輕重程度不一,一般的症狀為在皮膚上會起紅疹、脫皮或發癢,有些不會癢到影響生活品質,但有些紅疹往往會讓小嬰兒癢到會用手抓到破皮、流血,甚至會引發急性發炎,也會讓寶寶不安、躁動、不易入眠,這樣也可能影響寶寶正常的健康發展。
慢性皮膚炎長期會讓皮膚變厚、變硬、粗造,顏色也會因色素沈澱而變深。林建宏醫師指出,如果異位性皮膚炎的肌膚破皮有傷口,又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,會使細菌在皮膚上滋生,加重皮膚炎的症狀,變成惡性循環,需要就醫診治,尋求專業幫助。

~在生活習慣上~
1.重視肌膚保濕。因為皮膚過敏的原因之一就是皮膚的保護屏障功能不好,無法對抗外來東西,所以注重肌膚的保濕很重要。冬天可多擦質地較油的乳液,夏天可擦較為清爽的乳液,加強皮膚的保濕性,但不要選擇添加太多化學合成物的乳液。
2.清洗衣物時,使用洗衣精比洗衣粉好,或選用天然清潔用品。洗完再用清水洗過一次,減少衣物上的殘餘的化學物質對皮膚所產生的刺激。
3.沐浴用品最不要使用含有香精、防腐劑等化學合成物質。冬天不要用太燙的水洗澡,夏天盡量洗溫水澡。若皮膚已有發炎,最好不要用肥皂或清潔液,以清水洗淨即可。
4.穿著棉質、透氣的衣服,不要穿羊毛衣、化學纖維、尼龍等的衣料,也盡量避免穿粗糙、過緊或容易摩擦皮膚的衣物,穿衣以寬鬆為佳。
5.定期幫寶寶剪指甲,以免避免他因為皮膚搔癢而抓出傷口,讓自己暴露在受感染的危機中。異位性皮膚炎最忌諱用手抓,小心會變成惡性循環而加重症狀。
6.汗水會刺激皮膚產生異位性皮膚炎,所以要避免寶寶流太多汗水,或讓汗液留在身上。外出流汗後,沒有辦法洗淨,可先以毛巾擦拭汗水,或清水稍微清洗身上的汗液。
7.有些游泳池含氯比率太高,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,帶寶寶游泳之後,一定要記得洗澡沖乾淨,不要讓身上殘留化學藥劑。
~可抽血檢查過敏原~
異位性皮膚炎可以經由飲食及生活的控制,獲得良好的改善,但要日後完全不會復發,可能性不高。如果照上述的作法,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仍嚴重反覆發作,建議作進一步抽血檢查,以找出真正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,才能知道確實的改善方法。
「平常要多注意寶貝皮膚的狀況,持續保濕很重要,肌膚若出現不舒服,千萬不要忌諱用藥,」林建宏醫師表示,若有搔癢就開始擦藥,會使症狀緩解,那麼在擦藥後可抹些乳液,就不用擦那麼多藥物。居家照顧配合安全用藥,就可以幫助寶寶遠離不舒服的搔癢與不安,也能讓baby重拾健康可愛的粉嫩肌。
分享來源:【嬰兒與母親】